杭州市体育局202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0- 03- 30 16: 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体育局
分享:

2020年,市体育局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工作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决策部署,以“坚持‘一低两零三不能’勇当体育发展排头兵”为年度工作主题,以落实《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打造“数字体育”和筹办2021年世俱杯赛区比赛为抓手,努力实现“零感染、零责任事故,疫情对杭州体育年度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奋斗目标,统筹推动杭州体育事业发展。

一、重党建、讲政治,全面提升党建整体工作水平

2020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年。进入新阶段,必须始终抓牢“党建”这个“牛鼻子”,全面提升局系统党建整体工作水平。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武装。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深化主题教育工作成果,继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培训工作,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引领实践、入脑入心上持续深化。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对中央、省市委文件和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全面提升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深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系统党建“双优双强”工程,持续抓好党组织星级管理。优化“大党建”“双百分”考核,改进测评方法,强化结果运用。用好“西湖先锋”杭州智慧党建系统和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紧扣局系统中心任务,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统筹抓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通过逐步完善体育人才选拔任用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组织开展发现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坚持干部上挂下派,选派干部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等一线历练,通过引进、招聘、选拔等方式,储备一批体育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后备干部队伍。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完善“问责协同”和“四个全覆盖”监督网络,广泛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案促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廉政风险排查的结果运用,在完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切实构建起前期有预防、中期有监控、后期有处置的防控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继续纠治“四风”,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严格落实党规党纪、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要求,为建设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环境做好保障。

(二)重民生、讲实效,全面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健身设施供给。加快推进新向阳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做好各项开放准备,力争于下半年进行开放试运营。实施城乡公共体育提升工程,新建并投入使用20处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广场、体育健身公园。建设省级百姓健身房17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3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8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6个、小康体育村省级工程100个。稳步推进游泳健身中心亚运水球训练馆、新向阳全民健身中心亚运手球训练馆、陈经纶体育学校亚运足球场改建以及市体育馆提升改造工程建设。

二是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确保符合条件开放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100%向社会开放。探索逐步开放学校室内场馆设施和俱乐部低收费开放管理模式,鼓励志愿者参与场地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各类体育场馆,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健身场地。继续推进市级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服务。结合“数字体育”建设,增强市民群众体育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积极开展科学公益健身指导。围绕“健康杭州”建设总目标,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倡导鼓励全民健身。推进“科学健身公益指导课堂”课程体系建设,服务辐射扩大到城市社区、农村文化礼堂等。拓展网络、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健身宣传渠道,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做好科学健身指导电视节目制作播放工作,全年开展全民健身培训服务1000余场(次)。依托体育社会组织,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1500场次以上。继续推进市民体质评价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在我市抽样工作,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工作,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服务40000人次以上,并提供个性化“运动处方”,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三)重基础、讲厚度,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是全力抓好备战参赛。深入实施《“亚运争光”保障计划》,突出优势项目、强化潜优项目、夯实基础项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做好参加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杭州亚运会和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备战服务保障工作,针对重点项目、优势项目给予重点保障,在训练设施设备、参赛服务、体育科研和营养方面给予核心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和专项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整合资源,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市队联办”工作,强化市队联办点的建设和传统体育运动学校以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根据竞技项目特点,实施科学选材,扩大选材面,挖掘更多体育苗子参与体育训练,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夯实杭州竞技体育基石。主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建立体育、教育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实现“体教结合、市队联办”办学模式可持续发展。探索发挥市陈经纶体育学校竞技师资优势,向体教结合学校输出优秀教练员,上门提供科学训练指导,助力提高业训综合水平。强化高水平体育专项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练员、裁判员、学校体育师资培训,鼓励参加国际、国家级体育专业培训,增强杭州专项体育人才队伍综合实力,提高在国内乃至国际体育项目中的发言权。加强体育科研,建立运动员生理生化数据库,通过专项运动技术动作影像及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指标等综合分析系统,开展差别化、针对性训练。

三是坚持文化学习和科学训练相结合,全力抓好文化教学。积极探索运动员文化教学新模式、新机制,在以往三集中训练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体教结合、二集中、走训等多种训练模式,将更多的运动队、训练点放到中小学校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进行科学化训练。注重运动员文化课程的教学,努力提升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努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四)重培育、讲规模,加快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进一步增强社会投资体育的信心。充分挖掘“健康、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特性,鼓励、推动、扩大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构建和培育适应多层次健身消费需求的体育服务业平台。

二是培育和举办好系列本土体育品牌赛事。促进“体育+”融合发展,扩大集聚效应,培育体育赛事管理人才,引导和发展赛事经济。在举办好杭州马拉松、国际(杭州)毅行大会等品牌赛事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举办2020年全国全民体能大赛总决赛、长三角水上运动节等赛事。发挥各区、县(市)场馆、旅游等资源禀赋,结合各自体育特色,持续打造“一区(县)一品牌”,助推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

三是全力做好世俱杯筹办工作。积极与国际足联、中国足协以及上级部门沟通联系,根据筹办要求,提前科学谋划,及早统筹部署,协调推进赛区组委会和工作机构组建、比赛主体育场和训练场地设施新改建等赛事筹备前期工作。加强足球运动普及,营造赛事浓厚氛围。

四是多渠道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继续做好推荐申报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以及省运动休闲小镇建设项目工作。广泛收集和归类,实施体育企业、体育机构调查,开展好市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建设。切实做好申报省体育产业项目库项目事宜,集中、持续培育本土优质体育企业,力争有更多的体育产业项目取得省体育产业资金的扶持。引导市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推动健身休闲消费,促进杭州体育产业各业态融合发展和体育产业大繁荣。践行公益体彩理念,积极开展体育彩票营销宣传工作。

(五)抓宣传、提能力,提升体育法治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体育法治普及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提升体育法治意识提高局系统人员法律意识和素养。继续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工作,积极参加市管干部和公务员年度网上学法考试。依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继续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依法加强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

二是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提高群众获得感为重点,持续推进市本级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认定和批准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3个“最多跑一次”事项“一证通办”和“无证明化”。做好“一窗受理”平台升级工作。推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等电子证照应用工作,增加4个子项新增、变更、注销等功能,并做好电子证照的对接和改造。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指导区、县(市)体育部门推进体育类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做好对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实时记录行政执法过程,实现执法信息掌上查询,完善行政执法全过程数据化记录工作和信息化记录储存机制。

三是提升体育行政执法综合能力。结合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切实做好体育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加强业务指导、源头管控和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组织全市体育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全市体育系统新进执法人员参加浙江省体育系统行政执法培训,确保所有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开展体育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强化信用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经营主体、体育从业人员实施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逐步建立健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监管制度,推进联合执法,做到对体育市场监管执法的经常性、常态化。